P2P监管进入快车道 行业细分升级

www.yingfu001.com 2015-03-30 14:37 赢富财经网我要评论

  2015年将是P2P行业洗牌的一年,监管政策出台、行业细分加剧、经营模式创新等都将相继演绎。翻过2014年这座山,P2P从蓝海演变为红海。对投资者来说,平台的安全性将比一时收益的高低重要得多。

  从本源来说,P2P是个舶来品,于2005年诞生在英国,并于两年后以“个人对个人”的信贷模式开始在中国资本市场出现。屈指算来,这一模式在国内发展的时间已有8年。在这8年中本土P2P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互联网+金融就是其实现这一飞跃的关键契机。

  2014年,P2P发展迅猛,交易总额已突破2500亿元,相较于2013年892亿元的总量增长近200%,平台数量激增。一方面,线上P2P在2014年真正成为了盘活民间小额闲资的一种有效渠道,这种渠道在为小微经济体输入流动性的同时,也为大众投资者带来了资产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诈骗、跑路等丑闻也在这一年让整个行业操碎了心。

  虽然2014年P2P创新成绩斐然,但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互联网金融时代来说,变革没有完成时,探索永远在路上。2015年的P2P将把创新的目光投向何方?投资人又会看到一个怎样的P2P投资环境?几位P2P平台的掌舵者如是说。

  安丹方,金信网首席运营官

  随着征信发展步入快车道,未来P2P平台将更容易地从专业征信机构获得个人征信信息,这对于平台的技术开发、信息筛选和整合的能力也都是一种挑战,基于此,金信已经开始布局大数据风控。

  2015年,P2P行业将迎来行业监管细则的出台,届时,市场将迎来一轮最大规模的洗牌,淘汰一批经营不善以及假借P2P平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平台,让一些有实力的公司顺利发展起来。但是,即便监管出台,2016年之前P2P行业依然会野蛮生长。

  我们要以10年为单位来看这个行业的发展。8年前,中国已经有人在进行P2P的尝试,而直到2013年互联网金融兴起,P2P才开始真正热起来。而随着理财群体对P2P的进一步认可,加之监管的逐渐到位,那时候才是行业惨痛厮杀之时。

  从单个公司发展的角度来看,愈来愈多的资本开始进入P2P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未来的P2P行业将会是朝着细分程度更高的方向发展。互联网金融需要涉足传统产业的产业链,而产业链金融是在某一个细分领域,一个核心企业为枢纽,围绕其上下游企业的融资需求而产生的企业经营贷款,是值得尝试的。金信未来也将在产业链金融进行有益的探索。

  对于未来,金信提出的是“O2O+大风控”战略,坚持在O2O模式上进一步深耕,开设不同层次的落地服务中心,包括高端的品牌体验店和更为接地气的社区店。

  此外,金信将对借款人做进一步的细分服务,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融资解决方案,再通过平台的规模化效应,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例如企业的股权划分、个人用户的消费需求,从而产生针对不同群体的定制化金融服务。

  随着征信发展步入快车道,未来P2P平台将更容易地从专业征信机构获得个人征信信息,从不同层面对个人信用等级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未来如何利用这些数据作为自己风控的补充,对于平台的技术开发、信息筛选和整合的能力也都是一种挑战,IT技术能力较弱的P2P平台可能会被边缘化,因此金信已经开始布局大数据风控。

  临近岁末,P2P跑路、违约、倒闭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媒体渲染的“跑路潮”让投资者人心惶惶,捂紧了钱袋子。在我看来,P2P跑路已经被“妖魔化”了,投资者们不必大惊小怪,大可放平心态,转变思路来看当下的市场。

  纵观P2P市场,平台跑路的原因主要是两个:一类是平台本身就是骗子平台,这些平台虚构各类资质,以极高的收益率做诱饵,通过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不断吸收资金,这类情形大概占了问题平台的半壁江山。另一类问题平台是由于经营不善而引发的延迟兑付甚至跑路,违规操作或风控体系不健全系主要诱因,如自设资金池,自身参与融资,最终资金链条断裂,无力偿还借款人的资金;或者是项目审核不严格,风控能力较差,经营中出现了较高的坏账率和逾期。

  P2P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伴随而来的平台倒闭、跑路仍将成为投资者的大敌。投资者又该如何在这样一个“混沌”的市场自处?我有两点建议。

  一是尽快转变理念,提高风险意识。我常说,中国的投资者被银行惯坏了,而银行则被政府惯坏了。以往投资者在银行购买了理财产品,出现了逾期等问题,只要闹上一闹,银行通常都会给以赔付,因此在投资者的潜意识中,购买理财只需看收益,因为无论如何银行都会兜底,投资者不会有本金亏损。而投资P2P则不同,2014年贷帮拒绝“兜底”的事情就着实让不少投资者体验了一把失重的感觉,因此只要投资P2P,就要做好亏本的准备。

  第二,合理资产配置,择优而栖。虽然跑路事件频频发生,但不是所有平台都不靠谱,投资者只要不断提高认知能力,不被一些“高收益”诱饵所忽悠,P2P理财还是不错的选择。

  惠轶,花果金融CEO

  毫不客气地说,目前的P2P行业起源于小微,而未来,则会死于小微。

  在很多人眼里,小微是片蓝海,就我看来,这里面是有色差的。应该说,小微贷款从来就不是蓝海,特别是到了2015年。对于小微企业而言,融资贵、融资难的确是一个问题,但这个现状并不是近两年才发生的。表面上来看,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存在,而从本质上来说,是能够解决问题的人无法从中获利。

  为什么不赚钱?从贷款方的角度来说,给一家小微企业贷款10万元需要耗费的人力成本、程序成本,和贷款2000万元是一样的。这也是为何小微贷款的需求一直有,但这个需求却一直无法满足的根本原因。

  可以说,迄今为止,在小微市场深耕的企业,还没有一个成功的案例,就算大家认为成功的尤努斯的“格莱珉”银行。格莱珉虽然成功开创了一种新的模式——P2P的雏形,但它带有很强烈的公益性质,而从本质上来看,格莱珉银行并没有获得盈利。从商业上看,这种模式不具备可复制性。

  赚不到的钱的项目,即便是蓝海,也不会有人愿意去做。而P2P平台为什么把小微市场看作蓝海?纷纷从这个角度切入到互联网金融领域?

  首先相对其他切入点,服务小微的难度低得多。当一家P2P平台尚小的时候,是没有议价能力的。而小微业务作为一个起始点,难度不大,更易于平台操作。而当一家平台到达一定的业务规模,特别是在募资能力、品牌、融资价格上拥有一些掌控力或话语权后,则会更加关注商业模式和赢利点。

  但如果此时达到一定业务规模的平台继续只做小微的话,跑路或倒闭的可能就会加大。网贷天眼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跑路的P2P平台达287家,比2013年增长了282.67%。我相信,如果2015年各家平台还是紧盯着小微这一块,未来这个数据会更为庞大。截至2014年年底,P2P线上平台已超过1700家,按照正常的企业发展规律和目前P2P市场真正的容量估算,未来三年后健康存活下来的P2P应该在300家左右。这意味着将至少有1400家平台会通过某种方式退出这一舞台,这种方式可能是并购,也可能是经营倒闭,还有可能是跑路,但总而言之,一两年内行业的洗牌力度将会很大。

  这就要求在同质化严重的P2P市场,各家平台需要找到更具市场前景的领域,可以说,所有的平台都面临转型问题。

  往哪里转?资产证券化是现在业内比较认可的一种方向,而我更为认可的一个观点是供应链金融。2015年P2P新增业务规模中预计将有40%左右落到供应链端。

  在中国金融市场内,除了传统的小微业务有待发展之外,在传统领域中,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程度也有很大的提高空间。供应链金融划分之细是制约发展的最大障碍,无论是行业上的门槛、地域上的门槛,还是不同细分市场的护城河,都导致供应链业务的进入难度很高。

  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供应链金融的市场规模很大。仅仅着眼A股市场,便可发现这一领域的需求还是非常大的。根据粗略估算,整个供应链业务,发展到一定程度的P2P能够触及的规模是2万亿元左右,这个市场空间很大,足够P2P企业在这个领域中继续跑马圈地。

  如果按照大家比较认可的数据来估计,2014年市场规模大约为2500亿元,2015年预计将到5000亿元,会有2500亿元新增,其中40%会出现在供应链业务当中去。

  从更加长远的角度看,P2P的终极目标,不外乎两条途径:要么最终变成一个“银行”,要么变成一个“投行”。而最基本的出发点则是朝着更加专业的金融机构化的方式谋求转变。

  寇权,邦帮堂总裁

  2015年,P2P的探索方向是精细化、垂直细分化、模式创新、增值服务等,创新趋势主要在垂直细分市场方面。

  P2P行业因同质化竞争激烈,造成资源浪费、恶性竞争现象普遍,影响了行业健康发展。2015年监管政策呼之欲出,P2P平台将会进入残酷的洗牌期,个别平台可能会出现经营不善倒闭、资金链断裂、上市公司收购等现象。在这期间,投资者需要多关注行业形势,以便第一时间了解监管情况,选择合乎监管要求的平台投资。在监管未明之前,投资者要擦亮双眼,尽量选择有实力、有背景的平台投资。

  从行业内部来说,P2P在2014年进行了多元化的探索:一些平台致力于为小微企业紧绷的资金链输氧,一些平台将目光投向了大型国企的应收资产,这均是掘金供应链金融的典型方式。另一些平台则转而谋求和和金融机构的合作,向P2F的模式进行着延伸探索。还有一类平台则始终坚守着P2P的本质——个人对个人,专注于为个人借款人提供消费信贷、小额资金融通。

  随着行业的发展,P2P的差异化竞争将更加明显,专业化市场将开始形成。P2P目前已经涉足个人市场、小微企业市场、电商市场等;未来,随着行业逐渐壮大模式创新将成为聚焦点,据目前市场行情分析来看,产业园区型P2P模式将成为P2P行业发展新趋势。

  2014年,邦帮堂首创园区型P2P+O2O(Person to Person+Online to Offline)的新型出借模式,在成功升级P2P模式的同时,又在P2P网贷新的发展方向上做出了有益尝试。在互联网逐步进入大数据时代的宏观背景下,邦帮堂抓住了时代趋势,率先将移动物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完美融合,进一步增强了风控的透明性。以移动物联网为基础,邦帮堂通过对企业运营场景及其水、电、煤等使用情况的24小时实时视频监控,使投资者清晰可见借款企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并增强对企业生产图片、数据等素材的及时输出,将园区内一个个运转良好、井井有条的企业运营状况一一呈现在投资者面前,充分展现融资企业的优质可信。

  2015年,运营邦帮堂平台的紫貔财富将铺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系列活动,应用云计算与物联网的结合,以线上服务为前端,线下设置遍布全国的网点体验店,通过门店活动及活动组织,实现平台与用户之间的无障碍交流。未来,邦帮堂将搭建一个透明的“监察平台”,投资人可以在平台上看到企业生产状态,生产监控实时上传至P2P平台,投资人随时可以看到资金运作的全流程,这样能解决资金流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得融资更加透明和安全。

  在风控体系上,邦帮堂P2P平台自诞生之日起便构建了一个具备银行级风控标准的顶级风控体系和风控团队,并在严苛甄选第三方资金托管服务商、信用评级公司及律师事务所等合作机构基础上,建立了完善严谨的交易监控与预警等风控措施,以保障投资人资金的安全。自上线以来,邦帮堂已经陆续接入了深圳鹏元征信、北京安融惠众和上海资信等三家征信机构,成为目前业内征信数据最全、征信体系最完善的P2P平台之一,给平台风控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4年P2P大事记

  4月10日阿里巴巴杀入P2P

  阿里小微金服旗下理财平台招财宝正式上线,以期限更长、收益率更高的定期理财产品与余额宝形成互补,“投融资信息服务平台”是阿里赋予招财宝的定位。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无异于匹配借款人与投资人的P2P网贷平台。在此后的8月、9月,京东金融及搜狐集团陆续宣布进入P2P行业。拥有大数据及用户优势的互联网企业的加入,卷起了P2P融资的血雨腥风。一时间,业内形成国资系、互联网系、风投系、金融系四大P2P主流血统。

  4月21日银监会明确P2P红线

  银监会处置办负责人刘张君在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召开新闻发布会上表示,P2P网贷平台业务边界有四条“红线”:一是明确平台的中介性质,二是平台本身不得提供担保,三是不得归集资金搞资金池运作,四是不得非法吸收公众资金。

  2014年7月,银监会创新部主任王岩岫在出席“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时透露对于P2P的监管重点:第一,对P2P机构,应当明确定位其为民间借贷的信息中介而不是信用中介;

  第二,有一定的行业门槛,要有资本金的约束,具备一定的风控能力,资金要进行托管,不能汇集资金;第三,不汇集资金,在途资金和投资者的资金都要由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托管,不得承诺贷款本金的收益,不承担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第四,应该有明确的收费机制;第五,对投资者进行保护,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开展必要的外部审计。

  8月28日红岭创投坏账

  “红岭创投”董事长周世平在红岭创投社区发帖称“利空来了,慢慢消化吧”,公开承认该公司涉及总额1亿元的融资项目可能逾期,明确将此项目作为坏账处理,由红岭垫付本息。导致红岭创投产生坏账的4个项目的融资方分别为广州翠月纸业、广州琳烽信纸业、广州鸣瑞贸易、广州金山联纸业,分别通过红岭创投融资2000万元、3000万元、2500万元、2500万元,共借贷1亿元,4个借款项目被拆分为14个标的,涉及投资人数4567人,人均投资金额为2.19万元。

  10月13日 “网贷第一案”开庭

  深圳网贷平台网赢天下于2013年4月上线,利用赢天下网络借贷平台发布年化20%左右的高额利息和1%~4%的奖励虚假投资标的,吸引投资人,通过银行转账到该公司指定的个人账户或者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转账到网赢天下公司账户。案件牵扯投资人多达1009名,被骗金额约16652万元。该案迄今为止骗取金额最大的一起网贷诈骗案,被称为“网贷第一案”。

  11月17日贷帮拒绝兜底

  第一例P2P公司打破刚性兑付潜规则,投资人损益自负。贷帮网合作机构前海租赁转让的2014年5月19日到期债权出现逾期。截至11月19日,贷帮网已出现1280万元坏账,牵扯投资者500多人。其总裁尹飞表示“将走法律程序,不会对此次坏账波及的投资人进行本息担保垫付”,此言一出,顿时引发业内热议。尹飞说,不兜底并不意味着贷帮网在这个事情上没有责任,不愿意承担责任。贷帮网公司一定是有管理责任的。希望能借助司法机关做出公正合理的判决,贷帮网会严格按照判决结果执行。

    相关新闻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址导航 | 虞凌云
    • 赢富财经网:www.yingfu001.com 简易域名:简易域名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Copyright©2008-2022 沪ICP备10023616号-1
    • 赢富财经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免责声明,风险自负。广告商的言论和行为与赢富财经网无关,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特别提示:赢富财经网不作任何“加入会员、承诺收益、利润分成”以及其他非法操作方式进行非法的理财服务。
    • 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我们
    • 上海网警网络110工商备案360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