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还得念好“稳”字诀

www.yingfu001.com 2014-04-14 18:05 赢富财经我要评论

  今年首季刚过,银行理财市场的周期性波动看似风平浪静,但“内部张力 ”依然紧绷,没有松弛迹象。

  春节后的2月到3月上旬,在收益方面成功压制互联网“宝”类产品后,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和预期收益率一度小幅回落,市场曾短暂出现“拐点”论调。但随着今年首季这个统计节点的到来,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和预期收益率再度上扬,尽管幅度不大。

  最新统计显示,3月29日至4月4日这一周,共有79家银行发行了647款理财产品,产品发行量较上期增加73款。其中人民币债券和货币市场类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43%,组合投资类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78%,融资类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6.00%,结构性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7.05%。

  观察今年以来的银行理财市场,尽管发行数量和预期收益涨跌各异,也可说是波澜不惊,但若干苗头及特点却值得关注。

  较早前,在一片交织着高歌与挞伐的嘈杂声中,互联网理财收益持续下挫,眼下早已风光不再。相应地,曾经水涨船高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也渐次走低。但是,比较“斗宝”正酣时的上扬速度,银行理财收益下滑速度却相对迟缓。不仅如此,单从收益上看,下滑的大多是短期理财产品,期限较长的产品预期收益率却没有走低。更值得关注的是,部分中小银行仍有相当部分产品预期收益一直维持在较高位,在6%以上,且没有走低迹象。

  近期不断有专家警示,鉴于宏观经济层面的复杂和不明朗局面,银行理财收益下滑或将持续,但已经处于历史高位的收益率为何总是羞羞答答,难以言“降”?尽管有各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但存款争夺是最终指向。

  前段时间密集公布的上市银行 2013年年报也许能看出端倪。虽然不乏靓丽数字,但净息差普遍收窄、业绩增速下行、活期存款流失等现象还是格外“扎眼”。因此,眼下对有的银行机构来说,捍卫存款份额“兹事体大”,无论是一致对外,还是银行业内部较劲,谁都不敢掉以轻心。

  很显然,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率仍是不少银行吸储的惯用手法,这也是监管层一直以来格外关注和重视的问题所在。大型银行身大力不亏,又有规模效应,比拼起来自然有底气,但中小银行,尤其是那些本来就体虚气亏的银行,维持这样高成本的“抢钱”游戏,它们能这样坚持多久显然是个问题。

  另一方面,“预期收益即为产品实际收益”的不合理状况依然存在,过度保障和承诺仍是银行理财市场的竞争“法宝”,监管机构致力于“打破刚性兑付”的努力收效如何值得观察。

  数据显示,进入2014年以来,年化收益率在6%以上的产品出现频率之高,确实令不少投资者怦然心动。普益财富的统计数据称,4月初这周有1024款产品到期,“所有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产品均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理财产品信息披露的不规范、不到位、不透明是风险隐患所在,有的银行有选择地公布到期产品收益率,模糊了“预期收益并非实际收益”这样简单明了的道理,无形中给投资者一种“稳赚不赔”的错觉。

  “做实”预期收益率的背后,是银行理财市场竞争的炙热硝烟。业内行家分析,流动性吃紧、业绩下滑及不良贷款率上升等多重压力,令不少银行不得不把眼睛盯紧理财产品,这是其发行频率难以减速、“预期收益率”不敢轻易下来的关键因素所在,即使有遭到监管机构“特别关注”的风险也在所不惜。而这种完全市场化的残酷竞争也是有的银行难以脱下“刚性兑付”战袍的重要缘由。

  本来,理财产品收益与经济变化、国家相关政策和投资市场有关,理财产品收益取决于投资收益是未来资产管理的题中应有之义。专家认为,目前债券价格走低,市场资金相对宽裕,理财产品收益不应总在高位。如果市场资金、同业拆借成本并不高,而中小银行还在理财市场以高成本揽储,这种动向值得关注,因为银行不应该做赔本的买卖。

  再者,受针对性监管政策限制及同业业务监管政策趋紧的影响,银行理财对高收益的非标类资产投资将被迫降温,而这理论上也将导致高收益银行理财产品难以长时间维持。

  但市场的表现却往往更为复杂。进入4月份这周,有逾一半的产品期限集中在3个月以下,平均预期收益率5.44%。其中城商行产品为5.68%,股份制银行为5.98%,大型银行为5.25%。预期收益率高于6.40%的19款理财产品中,城商行就占了13款。

  长期以来,“稳健”都是我国银行业孜孜以求的主基调之一。之前在与互联网理财“斗法”过程中,就曾有人称,一向沉稳内敛的银行业开始有些“沉不住气”了。而梳理近年来银行理财市场的发展与变革,有些现象和表现就不仅仅是“沉不住气”的问题了。

  银行理财业务功能异化、内涵范畴宽泛、产品指向不明、涉及主体众多等问题潜藏的风险隐患以及不计成本攀比收益、超范围承诺保障、刚性兑付等恶性竞争现象,其实早就引起了各方的高度重视。去年以来密集出台的监管举措,包括不久前媒体透露的2014年银行理财业务监管工作指导意见,其用意就在于想方设法破解银行理财业务的风险传递和刚性兑付等问题,把银行理财业务拉回稳健航道,回归受托理财、投资者自负盈亏的本质,并鼓励探索理财业务服务实体经济、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新模式。

    相关新闻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址导航 | 虞凌云
    • 赢富财经网:www.yingfu001.com 简易域名:简易域名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Copyright©2008-2022 沪ICP备10023616号-1
    • 赢富财经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免责声明,风险自负。广告商的言论和行为与赢富财经网无关,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特别提示:赢富财经网不作任何“加入会员、承诺收益、利润分成”以及其他非法操作方式进行非法的理财服务。
    • 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我们
    • 上海网警网络110工商备案360安全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