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代售债基 忽悠储户29万买高收益理财不赚反亏

www.yingfu001.com 2014-03-11 05:01 赢富财经我要评论

  近日,记者接到市民徐先生的报料称,去年2月底,徐先生花费29万元买下“泰达信用合利”的理财产品。起初,银行工作人员承诺,该产品的“年化收益高达6%,且产品属于保本、低风险的产品。后来,徐先生才知道,自己购买的是银行代售的债券基金。目前该理财产品快要到期了,可它的收益仍是”原地踏步走“,原本说好的高收益眼见就要”泡汤。事后,徐先生多次前往银行讨说法,银行除了建议徐先生换买另一款预期高收益产品之外,并无其它说法。

  事件:银行借理财产品之名卖债基

  去年2月底,徐先生接到位于江苏启东市某银行亚细亚分理处的工作人员来电,主动向徐先生介绍一款名为“泰达信用合利”的理财产品,并向徐先生承诺“年化收益高达6%,且产品属于保本、低风险产品。”

  在确认了本金安全以及收益率之后,徐先生放心地掏出29万元的存款认购,换回的仅是一张开放式基金交易类业务凭条,并且没有认购合同等其他资料。

  “这是我第一次购买理财产品,什么也不懂,当时还以为买理财产品都是这样的。”徐先生回忆说,直到最近才翻出当时的凭条细看,上面却有一行小红字写着:“本单仅代表银行接受您的委托,但不确保交易成功,最终确认方为注册登记机构或基金管理公司。”

  这时候,徐先生才明白,原来自己购买的不是银行约定收益的理财产品,而只是银行代理销售的债券基金。截至3月初,这只债基的单位净值为1.005元,对比徐先生一年前购买时的单位净值1.000元,该基金的表现可说是“一直趴在地上起不来”。

  “按照这只债基目前的表现,如果我在今年3月中旬到期后赎回,扣除申购费用之后,别说6%的年收益了,本金能不能全保住还难说。”徐先生如是说。

  想起刚买的时候,银行人士向徐先生承诺的“年化收益高达6%,而照该产品目前的净值可说是收益全无,徐先生就想要维权,他说:”我现在已经没办法举证我买的是约定收益的理财产品了,而这张我签名自愿购买基金的凭条却成了银行的铁证。

  按照徐先生提供的联系方式,记者随后以徐先生家属的身份致电银行工作人员了解情况,这名工作人员并未否认当时承诺的保本,并且预期6%收益率的说法,但他解释称,当时定出比较高的预期是因为市场情况比较好,但是后来由于债券的表现不好,导致现在达不到当时的预期收益。

  再次承诺收益劝储户换买产品

  由于产品即将到期,收益率却远低于预期,该家银行的工作人员就开始主动联系当时购买此款产品的储户们。

  “他们说的解决办法就是,到期之后,先让我们赎回,然后再买另一款理财产品。”徐先生告诉记者,而此说法也得到银行的工作人员的证实。在谈起到期后更换的产品时,该工作人员再次强调:“这款产品肯定能享受到较高的收益”,并表示,该产品是由银行自己发售而非代理,并且是特别为购买债券这批没有达到收益的客户推荐的。

  但记者进一步询问这款替代的产品具体什么名称,规模多大以及资金投向,该工作人员却称,由于尚未正式发售,产品的名称还未定,具体情况到时以合同为准。

  焦点 :变相承诺理财高收益涉嫌违规

  据了解,此前银监会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有明确要求“对于无法在宣传和介绍材料中提供科学、准确的测算依据和测算方式的理财产品,不得在宣传和介绍材料中出现”预期收益率“或”最高收益率“等字样。”

  《通知》还要求,商业银行在宣传和介绍产品时,应该“全面反映”产品的特征,且应该“在首页最醒目位置揭示风险。”

  此外,银监会出台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中也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不得无条件向客户承诺高于同期存款利率的保证收益率,高于同期存款利率的保证收益,应当是对客户有附加条件的保证收益。

  业界指出,在理财产品的销售过程中,任何无条件承诺或变相承诺高收益率的做法都是不规范的行为。

    相关新闻
    • 征稿启事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址导航 | 虞凌云
    • 赢富财经网:www.yingfu001.com 简易域名:简易域名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Copyright©2008-2022 沪ICP备10023616号-1
    • 赢富财经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免责声明,风险自负。广告商的言论和行为与赢富财经网无关,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特别提示:赢富财经网不作任何“加入会员、承诺收益、利润分成”以及其他非法操作方式进行非法的理财服务。
    • 您有任何建议或意见,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联系我们
    • 上海网警网络110工商备案360安全检测